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作者:阿怀红 柯晓燕
2013年9月美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ACAP)发表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评估与治疗实践参考》(以下简称《实践参考》)[1]。第1版发表于2001年,间隔12年之后AACAP对此进行了再版。新的修改建立在全面回顾2004—2010年该领域与此密切相关的3 662篇文献基础之上,代表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诊断治疗领域的新观点与新进展,因此有必要介绍给国内的同行。 一、概述1.定义: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是指起病年龄[2]或国际疾病分类法第10修订版[3]中列出的标准,与成人相同,不考虑发病年龄。
4.抗精神病药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
除氯氮平之外的第2代抗精神病药是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谱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8]。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帕利哌酮和奥氮平已经获得FDA批准,可用于治疗13岁及以上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关于抗精神病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研究显示,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中使用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阿立哌临床疗效相当。奥氮平因可引起明显的体重增加,而不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利培酮可引起锥体外系副作用(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 EPSs)[9]。齐拉西酮因缺乏有效性不能首选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除非获得支持其有效性的其他数据。首选治疗药物时,应考虑是否获FDA批准,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对药物的熟悉程度,患者经济状况及家族治疗史等情况。如果以足量治疗经过6周治疗后仍无显著效果,应尝试使用另外一种药理机制不同的抗精神病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