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bbs论坛

热搜关键字: 活动 交友 discuz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工大人文讲座第463期音频稿

[复制链接]

192

主题

305

帖子

13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09:0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工大人文讲座第463期音频稿武汉城市的历史变迁   主讲人:夏增民(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今天这个谈的话题其实是一个武汉旅游的导览,但是带有很浓厚的历史气息。首先问一个问题,作为武汉人,大家知道武汉市有多少年的历史吗?武汉城又有多少年的历史呢?去过上海的人都知道,上海的路名都是以全国的省、市命名的,上海有汉口路、汉阳路、武昌路,但却唯独没有武汉路,这就说明在上海市在给城市街道命名的时候武汉这个行政区划还没有出现。武汉市是一个很短暂的城市,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三镇合为一体,成立武汉市人民政府。因此,武汉市的历史不到100年的时间。但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的历史怎么算呢——武汉三镇在历史上很长时期都是相对分隔开来的,以长江为界,江西为汉阳府,江东为武昌府,武汉三镇合在一起是近代以后才发生的事情,那么整个武汉这个城建成有多少年的历史?武汉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历史肯定不会短。现在如果我们去汉口北边坐飞机,在快到机场的时候,在机场高速旁边赫然有一块牌子立着,上面写着:“盘龙城遗址”,盘龙城就是武汉建城之始,武汉的因此有3500多年建城历史。一盘龙城盘龙城就在大别山伸入江汉平原交界的地方,前面是湖和河,背面就是丘陵地带,一直绵延到大别山,它是一个突出部。1954年当地农民松土时发现,在70年代又进行了两次发掘,现在又在进行第四次发掘,有重大发现,一块考古史上最大的玉戈,属于商朝时期。这是用玉做的戈,考古学称这个玉戈为“玉戈之王”。还有一件文物是一个铜钺,它是是商代早期最大的铜钺。这就说明盘龙城是一个等级规格非常高的一个城。同时考古学家也在这个地方发现了高台建筑,所谓高台建筑就是指这个地方有护城河以及防御措施,可见盘龙城至少是商朝南方的一个重要据点。我们通过对湖北省的地势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盘龙城是由大别山和江汉平原综合的一个地方,这就说明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从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那为什么商朝要在这个靠水的地方建立这样一个据点了?抵御北方进攻。青铜器在商朝周朝特别受欢迎,它反映了当时的礼仪礼制。但无论周朝商朝,铸青铜器都要用大量铜,而河南河北山西陕西都没有铜,有也特别少。那么这铜是从哪儿来的呢?大冶,是武汉东边的城市,冶便是冶炼。而武汉是运输铜的交通要道,以交通而兴。早期武汉便因交通便利被认为是战略要点。襄阳、枣阳、随州、孝感是湖北出土青铜器较多的地方,所以随枣走廊、云水这条线便是青铜器运输要道。人多的地方才有青铜器,而这几个大量出土青铜器的地方的线路也就是古代南方人到北方来的线路。那么发达且地位高的盘龙城是否就是武汉的建城之始呢?盘龙城到现在以有3500年历史,这是否意味着武汉有3500年历史呢?我认为不然。现在的盘龙城是武汉的黄陂区,但以前盘龙城是划分到孝感的,一个城市的历史长短并不重要,主要是看现在的发展。为什么不把盘龙城历史归于武汉历史?因为它们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中间中断了。而武汉建城实际上是在三国时期。不否认在秦汉时期,武汉地区已有很多建成的城。这城却不能作为武汉的源头,因为没有延续性。所谓延续性,是以一城为中心,围绕着它不断发展、不断扩大,这才是城市的中心、原点。所以严格来说,武汉城市历史有一两千年。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我们不就历史的长短,在城市的原点里面,我觉得是合理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武汉设置了一个县叫鄂县,鄂县就在鄂州。大家知道武汉三镇当时都是水,只有一点点小村落,汉水则比较泛滥,随便入江,整个汉阳汉口,都是湖,不能住人。刘邦后来在南郡一分为二,东边设立了一个江夏郡。汉水进入湖北平原以后,湖泊泛滥,长江在湖北平原有好多河道。其中有一条支江叫做夏水,因此叫江夏郡。江夏郡有一个县叫沙羡(yi)县,羡慕的羡,念yi,它在哪呢?它在荆口镇。武汉有很多地名叫某某口,这就是就一些河流的入江口,当然,街道口除外。二武汉城市的初期发展我们都知道武汉三镇的核心区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城,那它什么时候才有城的呢?武汉的军事战略位置特别重要,所以在东汉末年,在现在汉阳出现了武汉历史上最早的城,叫却月城,我猜测,却月城应该是黄祖在武汉的时候修建的。虽然众说纷纭,但我认为应该在龟山的东北角的半山坡上,背山面水,控制了重要的交通要道。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城——马骑城,隔月湖相望,这个城就在梅子山那里,与却月城成掎角之势,孙策和孙权攻打的地方就是这里,我认为这就是武汉的建城之始。所以东汉末年就是武汉建城的时间,这样看来武汉的历史还是比较悠久。这个建城之后,长江对岸即武昌城最早的城开始修建,即孙权修建的夏口城,就在蛇山靠近长江入江口的方圆几里,武昌城就是以这个为原点向四周不断扩大发展的。武昌城里有四座山,第一座就是蛇山,后来蛇山发展成为武昌城的极线,把武汉城一分为二。再往北走,有一座与蛇山平行的山,名为胭脂山。再往北又有一座平行的山是花园山。昙华林北面有一座山,现代人虽然称之为凤凰山,其实它是螃蟹岬,凤凰山在德胜桥靠江这边。这四座山就构成了武昌城的框架,使武昌城不断向北发展。后来的城墙就安在了凤凰山和螃蟹岬这边,得益于这两座山天然的防御工事。综上所述,孙权对武汉有重大意义,比如这里叫武昌,就是孙权取的。而且孙权在这修了夏口城后又把首都移了过来,因武而昌,故名武昌。而当时的武昌在鄂州那边。夏口城在蛇山,对岸龟山上修了一座城,叫“鲁山城”,这座城因鲁肃而得名,故三国这段时间对于武汉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三武汉城区成为区域中心:晋至唐宋时期武汉城区还有一部分,叫汉阳。隋炀帝的时候最早称为汉阳并且武汉三镇开始一一出现。武昌到了唐代中期出现,也是武汉第二次崛起的时候。我的观点是:当时安史之乱以后中国就分裂了,形成了“藩镇割据”。河北、山东等一部分基本不归属于大唐管辖。“藩镇割据”以后,大唐把漕粮、漕运改走长江。从南京出发逆江而上,到武昌走汉水,到现在的汉中下船,翻越秦岭。韩愈曾说:运一斗米,花一斗钱,这说明成本高。在当时对大唐不好,但是对武汉是另外一次机会,成为了重要的交通路线。所以唐宪宗时期升鄂粤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五代时期设了汉阳军,宋代时期同样叫做汉阳军,属于一级政区。唐代时期,发生一次“牛李党争”。其中牛僧孺在武汉做过武昌军节度使。当时做过非常大的贡献,这在当时奠定了武昌的基础,我们现在的武昌城是明清时代的武昌城,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武昌城的雏形就在当时出现了。就在这个基础上修固,再向南扩展。唐代的武昌城地位很高,李白经常来武昌,李白出生在碎叶城,我们安陆也认为是李白故里,李白经常回武汉探亲,因此我们可以说李白是武汉的女婿。而另一位历史名人岳飞曾长期在武汉驻扎,写过一首《满江红》,“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表示自己想北定中原,恢复宋朝昌盛的愿望。可见,武昌在宋朝时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它不仅仅是地理位置重要,它的经济也很发达。而提到经济,我们就要说到一首诗——《黄鹤楼》。“芳草萋萋鹦鹉洲”,鹦鹉洲就在武昌,现在武昌造船厂的江边就是著名的鹦鹉洲,也是在巡司河入江口的地方。鹦鹉洲因祢衡写过一首《鹦鹉赋》而得名,而他被黄祖杀后,就被葬在鹦鹉洲上。洲和岸边间有一个岔口,那个地方是个重要的港口,因为长江风高浪急,鹦鹉洲一挡,一下子就风平浪静。历史上叫船官浦,又叫黄军浦。由于它的天然屏障,成为一个天然的良港,很多商船到这里来,就形成了武昌南市,这个市场非常繁华。陆游曾经去四川做官,从苏州雇船出发,逆江而上,一路走一路写日记,因此我们今天可以从他的日记中看出武昌的繁华情况。“至鄂州,泊税务亭,贾船客舫,不可胜计,衔尾不绝者数里。自京口以西,皆不及。”,从长江以来,没一个地方比得上。李太白写过一首诗“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唐朝以来,这个地方就是冲要之地,“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特别富裕,商店特别多,城外的南市沿着江堤绵延数里,哪怕是钱塘、建康都比不过。等天黑的时候,往回一看,江堤上“楼阁重复,灯火歌呼,夜分乃已。”,直到半夜才熄灯睡觉。还有汉阳树,“晴川历历汉阳树”站在武汉往汉阳这边可以看到一棵大树,当然这是泛指。但是汉阳那边真的有一棵五百多年的银杏树,于是就干脆认为这棵树就是汉阳树,它也是武汉市区历史最悠久的的一棵树,就在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边上,和石榴花塔离的不远。四元明清时期武汉的城市形态我们接下来谈谈元明清时期武汉城市的发展,在那时武汉基本上已经定型了。汉阳改成汉阳府,武昌改成武昌府。明朝建立以后,武昌城也修起来了,就比如有几个门,虽然现在已经不存于世,不过地名还在:东门宾阳门,也就是现在的大东门;忠孝门,也就是现在的小东门;再往北,是武胜门,这是北门。再过江边,是汉阳门还有平湖门。现在只有武胜门这个地名不存在了。再后来,它往南拓展,有了文昌门,解放路有一条街就叫文昌门。还有望山门,原址在武昌造船厂内,已经不在了。还有保安门,有条街叫保安街,它正对着北边那个门就是武胜门。明朝的时候打仗,拍屏从武昌城内出发,出武胜门,回来的时候就从保安门进,寓意是取得胜利和保护平安。现在武汉只剩一个门,即中和门,后来为了纪念武昌起义,改名起义门,也就是武昌南门。在铁路修通后,张之洞又新开一座通湘门,为什么叫这个?因为铁路是从湖南来的。还有黄鹤楼附近的圣象宝塔,是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以前人们在江上行船时看到这个塔以为是灯塔,所以在民间俗称孔明灯。汉阳也有很多保存下来的地方,例如晴川阁的禹稷行宫,是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最早是在南宋时期建立的,现存的是清朝同治二年建的,这个建筑是武汉市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晴川阁是明朝中晚期汉阳知府修建的,是现在观看长江的最好位置。黄鹤楼曾经被火烧,八十年代翻修时,把黄鹤楼往后移了,因此在黄鹤楼上看长江就远了一点,而晴川阁正好位于江面上,可以很好地俯瞰长江。还有一个地方可能武汉人都不知道,就是共勉街牌坊,现在被一排楼房围在中间,非常不起眼。我带别人去看的时候,周围都是高楼。
五武汉三镇的行政一体化与三镇新布局最后来看武汉城市的转变,其实从明代开始,武汉这个词就开始出现了,虽然有武汉这个词,但不是说武汉行政区划已经有了,这是把汉阳跟武昌合成武汉,说明这个地方的一体化问题。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个人对武汉的影响特别大,他就是张之洞,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武汉。为什么呢?张之洞是洋务派,他具有世纪性的眼光,很开明。他在武汉修了一系列的近代的工业,使得武汉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也使得武汉城市职能从一个政治性城市、商业性城市变成一个工业性城市和国际贸易的城市,张之洞功不可没。站在龟山北坡能看到当时中国最大的也是亚洲最大的铁厂——汉阳铁厂,现在汉阳兵工厂改造成了一个创意文化区,有点像北京的“798”,上海的莫干山路,当然没有它们的规模大。     汉口是后来从汉阳县城里面分出来的,这与汉口地区的地理环境变迁有关,由于汉水和长江的的泥沙量增加,导致汉水陆江口就慢慢成为了陆地,人们就开始来耕种,所以明朝中期汉正街、黄陂街、汉口老城区就慢慢形成了市镇,嘉靖年间,这个地方就设了一个汉口巡检司,就开始设立行政机构了。但是这是水冲出来的地方,武汉夏天发大水,那个地方就被淹了。怎么办?当时有个叫袁焻的官员就修了一个叫“袁公堤”的堤,发水的时候不再冲汉口,现在汉口有条街叫“长堤街”,它就是“袁公堤”所在地。到了清朝人就越来越多了,就设了几个民区,居仁、由义、循礼、大智四坊这四个地名目前还在。汉口就成为了四大名镇,后来1864年又修了城墙,但是因为它阻碍交通,妨碍生意发展在1907年就把它拆了。 现在的周山大道就是以前的汉口城墙,它不是方方正正的,也不是圆的,而是一长条的,有防洪和军事防护的作用。后来张之洞又修了“张公堤”,它有五十里长,基本上奠定了汉口的城市格局,而且扩大了汉口的土地储备。后来在怡园路和中山大道交接的地方,张之洞又修了张公堤,五十里长,基本上奠定了汉口的城市格局,而且扩大了汉口的土地储备,直到现在,我们汉口的城市发展才到张公堤,再发展就是突破张公堤了。接下来就是京汉铁路通车,它对武汉变迁有非常大的影响。1861年老城夏勇建了五国租界:英、俄、法、德、日,与汉口城市为邻,公用租界的公共设施。因为经常发大水,建土石房子划不来,所以以前汉口老城都是木棚,只要一个房子着火,整个汉口就着了。所以租界对于我们武汉城市的建立与管理是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的。    辛亥革命后,武汉越来越一体化,武汉三镇开始设立。26年北伐军打到武汉,第一次出现武汉市这个称呼,但是由于政府搬到南京了,所以武汉很快又分裂了,汉口是行政院管辖的院直辖市,汉阳是县,武昌是湖北省政府所在地,一直三镇分治,所以上海没有武汉路,但有汉口路,汉阳路和武昌路。所以49年5月16日成立武汉市人民政府,到现在才60来年,这是武汉城市的一个演化过程。 结合武汉的历史变迁,我们能发现一个城市的兴衰与环境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人也是这样,因此送给大家一句话:“平台决定你的人生,如果你的平台受限,就要想办法突破它,总有一天会体现出它的价值。”
整理人:向旭瑞微信:hgdrenwenjz微博:@湖工大人文讲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10222211号-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