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5日至8日,校党委书记杨贤金一行赴四川成都、宜宾,推进校地合作,出席校友活动。常务副校长陈以一、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平、校长助理丁洁民出席有关活动。
8月6日,同济大学与四川省政府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省委常委、秘书长吴靖平,副省长黄彦蓉,以及我校党委书记杨贤金、常务副校长陈以一、党委副书记徐建平、校长助理丁洁民出席签署仪式。签署仪式前,杨贤金会见了王东明和魏宏等省领导,并共同见证合作协议签署。当天,还举行了省校战略合作座谈会和同济大学四川选调生座谈会,会议分别由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和组织部副部长戴允康主持,杨贤金、陈以一、徐建平等参加上述座谈会。
8月6日下午,同济大学与嘉兴市校地合作交流座谈会在四平路校区中法中心召开。我校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小龙,副校长吕培明,嘉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连小敏,副市长盛全生出席。
座谈中,与会双方围绕科研成果转化、智库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干部挂职等校地进一步加强合作各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如何进一步发挥双方人才和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交换了意见。我校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研究生工作部、产业办、科研院、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有关专家教授代表,以及嘉兴市委组织部、合作交流办公室、人才办、政府办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
8月11日上午,同济大学与福建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福州举行。校党委书记杨贤金与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共同签署了协议。福建省副省长洪捷序、省政府秘书长刘道崎、省政府副秘书长陈照瑜,我校常务副校长陈以一、党委副书记徐建平出席签约仪式。
同济大学与福建省合作协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联合开展产业技术、工程技术和成果转移转化合作,特别是加强在海底观测重大科学工程等方面的合作;二是联合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合作;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合作;四是积极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合作。
8月11日上午,“市民低碳实践行动——绿色建筑进校园系列活动”之2015国际大学生绿色建筑领袖实践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幕。该活动由我校副校长吴志强教授担任组委会主席,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南方中心、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绿色校园联盟、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以及华东地区绿色建筑基地共同主办,易城股份独家赞助。在开幕式上,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史墨客先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副会长张载养先生、易城股份公司董事长毛蔚瀛先生、上海市建委节能建材处处长陈宁先生等出席并发表演讲。
国际大学生绿色建筑夏令营(GBLC)是在全球倡行节能环保时代浪潮下应运而生的一项大学生建筑实践活动, 该夏令营于2014年首次举办,旨在提升中外青年学子国际视野,培养青年领导力和跨学科素质。今年,来自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以及同济、清华等国内外顶尖名校的精英学生齐聚同济大学,共同参与此次夏令营。
“造,化 - 中国设计”展览(Artifact Beyond – Design in China Now)于2015年8月14日在芬兰赫尔辛基设计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是2015赫尔辛基艺术节“写真中国”中国主宾国活动 (2015 Helsinki Festival Focus China Program)的开幕式活动之一,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Center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Ministry of Culture, P. R. China),赫尔辛基设计博物馆(Helsinki Design Museum),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 Tongji University),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School of Design,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共同主办。展览聚焦中国设计,以当代设计为主,兼顾传统工艺与民间生活用品。从策展角度,试图避免策展人的主观意识导向,而是通过层次丰富的展品和方式,让观众体会现下的中国设计产品和社会现状。从面向大众所设计的产品,到针对小众生活情调的物件,展品选择范围宽泛,力图反映今日中国文化需求的丰富层次。
8月15日至17日,由我校承办的第10届EAI国际通信和网络大会(简称ChinaCom)举行,来自全球的无线通信和网络方面的专家学者约160人参加了大会。大会主席由同济大学蒋昌俊教授担任。本次大会共由Keynote(特邀报告)、Invited Talks(邀请报告)、Session(专题交流)3个板块组成。
ChinaCom国际会议(E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n China)致力于将国内外学者和从业人员聚集在一起,搭建中国在通信与网络领域的交流平台。ChinaCom被定位于国际年会,展示通信与网络领域的设计、实施、应用等创新成果。自2006年创办以来,ChinaCom已经召开了10届会议,举办地点包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
8月15日,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牙医学院举行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签约仪式。同济大学副校长葛均波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牙医学院毛剑教授出席,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2015年优秀中外大学生专业夏令营的营员,以及口腔医学院教师、学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毛剑教授和王佐林院长分别代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牙医学院和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签订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葛均波副校长作了讲话,他对口腔医学院提出殷切希望,鼓励学院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牙医学院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力争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由我校亚太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届中韩学术交流会于8月15日在我校召开。来自中韩两国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就当前国际格局、东北亚地区形势、中韩两国合作交流、公共外交、非传统安全等当前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探讨。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蔡建国教授主持本次会议并作主旨发言。
会上,中韩两国学者一致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题,合作共赢是每个国家应该追求的目标。但是,目前东北亚地区仍然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如朝核问题、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美国介入等等;对于安倍8.15谈话,中韩学者一致认为,安倍谈话模糊概念,避重就轻,对于慰安妇等问题都没有提及,让中韩两国人民感到非常失望。今后,韩国将会在东亚地区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韩两国的交流合作对于实现亚洲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历史认识等问题上督促日本走和平道路。
8月16日至8月23日,第24届国际制冷大会(ICR2015-YOKOHAMA)在日本横滨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Preserving the Earth”。国际制冷大会始于1908年,每四年一届,是目前国际制冷空调行业学术水平最高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本次大会共有来自世界40余个国家约600余名参会者,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张旭教授、张春路教授、朱绍伟教授和赵兰萍副教授等教师带领多名研究生参加大会,中国暖通空调学会空调专业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暖通空调研究所所长张旭教授和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春路教授指导的研究生、朱绍伟教授、赵兰萍副教授分别在分会场做了专题报告,与国际同行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得好评。
与会期间,我校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与国际知名大学、企业、实验室及国际组织进行了友好交流,促进和拓展了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与国际同行合作的机会,同时提高了同济大学在全球制冷空调行业的影响力。国际制冷学会专门组织了青年研究者与国际知名教授探讨及交流的环节,同济大学青年研究者通过与国际知名教授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了解了本专业国际前沿发展动态,开阔了眼界,收获颇多。本次ICR2015-横滨会议之行,展示了同济大学在制冷空调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了解了国际发展前沿动态、锻炼了青年研究者国际交流的能力。
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发布了“关于公布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新闻中心记者从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院了解到,截至8月18日,我校共获得各类项目立项400项,列全国高校第12位,总资助金额2亿多元,列全国高校第10位。获资助总数较去年的361项增加了39项,继续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我校今年获资助的400个项目中,包括面上项目22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8项,重点项目9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此外还有重点国际合作、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等类型的项目共11项。
8月20日,上海市科委举行了2015年度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启动会,“上海牙组织修复与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本市2015年度新支持建设的2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一,落户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上海牙组织修复与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牙齿修复再生技术相关产品研发及成果转化为核心任务,将牙科研究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通过平台链接相关企业和医院,推动牙科领域的技术革新,新产品的研发及应用。同时,通过提出和建立相关行业标准,进一步带动行业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该中心落户我院,将大大推动我院乃至上海市相关领域科技研发工作的开展及成果转化,为上海市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中心平台进行研发和推广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也将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国务院2014年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优秀国际学生,充分利用社会的文化和历史资源,进行有益于国际学生教育与培养工作的开展,我校近日在江苏省张江港市凤凰镇落户一家“国际学生文化体验基地”,我校副校长江波和张家港市副市长华红共同为基地揭牌。
张家港市凤凰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地区,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集聚,安排专门的场地和必要的资金支持我校国际学生在此开展社会和文化体验活动。
8月24日至26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工业4.0与智能制造师资培训班在我校中德工程学院举行。以我校中德工程学院牵头,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和合作企业参与,为来自山东大学等32所高校的36名教师进行了工业4.0相关领域的培训。
此次培训是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培训项目系列课程,旨在帮助广大院校师生和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工业4.0及其相关技术。培训分为6个模块,结合中德工程学院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及各位主讲老师的实践经验,分别就工业4.0概论、虚拟仿真技术、智能制造系统、智能物流与仓储、3D打印技术、智能测量技术等与参加培训的老师分享了研究成果。中德工程学院将总结此次培训的经验,继续将工业4.0的关键技术,如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纳入到培训中,为教育部的工业4.0与智能制造的师资培训提供可选的菜单式培训服务。
8月25日一早,我校附属同济医院脊柱外科神经康复专家金荣祥奔赴天津参与爆炸伤员救治工作。
附属同济医院根据国家卫计委要求,派遣一名康复专家赴天津参与医疗救援工作。院领导高度重视,经讨论决定委派骨科康复专家金荣祥副主任医师出征。金荣祥医师毫不犹豫接受任务,安排好工作奔赴天津。
8月26至28日,中日大学论坛2015 暨中日大学展在日本东京举行。我校组织最新科技成果参展,并参加“中日产学研现状与展望——指向新时代的亚洲创新”主题论坛。
在27日至28日举办的中日大学成果展上,我校组织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李岩教授的“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性能多功能化研究及示范应用”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刘儿兀教授的“深穿透通信设备WCD及高精度定位算法DWELT”两成果参展,引起多方关注,中国驻日使馆公使衔参赞阮湘平先生也来到同济展台,饶有兴趣地了解同济参展项目情况,听取汇报。日方高校和企业代表详细了解项目和学校相关学院情况,并表达了进一步沟通与合作意向。
8月27日,校长裴钢院士在逸夫楼会见了来访的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州议员Wolf先生与德国特罗辛根国立音乐学院院长Elisabeth Gutjahr教授、副院长Wagenhaüser Wolfgang教授一行。双方签署校级合作协议,探讨两校交流合作前景,部署未来发展规划。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负责人等参加座谈。
会上,两校揭牌成立音乐设计中心(Music Design Center)与声音研究中心(Sound Research Center),聘请Wagenhaüser Wolfgang教授为声音研究中心特聘主任,聘请Florian Kappler教授为音乐设计中心特聘主任。
8月28日,“第七届全日本青少年汉语卡拉OK大赛”在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圆满落下帷幕。《在希望的田野上》、《小苹果》、《最绚民族风》等一首首或经典、或流行的中文歌舞,被21位来自东瀛邻国的青少年歌手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经历了激烈的东京预赛后,脱颖而出的实力唱将们最终得以在同济大学一决高下,一展歌喉。国家汉办党组书记、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马箭飞先生,上海市政府参事蔡建国教授、我校江波副校长等嘉宾领导出席赛事并为选手颁奖。
全日本青少年汉语卡拉OK大赛旨在通过卡拉OK这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形式,来促进肩负两国未来的日中青少年间的友好交流。该活动已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多年来,中国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上海电视台、日本NHK、CCTV大富等媒体都给予了赛事报道。大赛曾成为日本外务省“日中文化、体育交流年”、“日中青少年友好交流年”的指定活动,并成为由日本20个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所组成的“日本孔子学院协议会”的唯一共同活动项目。每届大赛的举办日本外务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大使馆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上海同济高廷耀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会2015“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颁奖典礼8月29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14所高校的20名全日制在校博士生,每人获3万元奖学金。
“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 1至6届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2010年第7届开始走出上海。常州也是继江苏盐城、山东曲阜、江苏宜兴、浙江桐庐、浙江丽水之后第六个承办颁奖典礼的环保产业发展特色城市。在上海之外举办颁奖典礼,很好地促进了博士生对环保产业发展实际的关注,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密切联系与合作。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协办的第十届“飞思卡尔”杯全国智能车竞赛,8月29日在山东大学落下帷幕,我校代表队共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电信学院董变林、张志明、王晓年,汽车学院罗峰、房亮五位老师亲临现场,指导比赛。
本届总决赛共包含“光电组”、“电磁组”和“摄像头组”的竞速组和“创意组”比赛。经过华东赛区298支队伍的激烈角逐,我校有三支代表队脱颖而出杀入全国总决赛。比赛方介绍,今年的比赛做出了较大调整,提升了难度,如增加了障碍物、连续的锐角S弯组合,以及虚线赛道等,对参赛车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决赛中,我校代表队团结一心克服困难,排除障碍。最终,由电信学院学生杜孝国、范天奇、杨贺星组成的代表队荣获摄像头组全国一等奖,由汽车学院学生余婧、叶川、刘泽雨、陈鹏、童冠春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创意组全国二等奖, 由汽车学院卢毅、钱时菲、电信学院王博文、机械学院刘宇组成的代表队荣获电磁组全国二等奖。
8月31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杨贤金赴华东医院看望了我校原副校长、104岁的抗战老同志刘准。刘准同志1937年大学毕业后就参加革命,投身抗日洪流。杨贤金对刘准同志长期以来为国家和学校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祝福刘准同志幸福长寿。
日前,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看望了正在住院的抗战老同志刘毅。党委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离退休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参加了慰问活动。近日,离退办和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的工作人员还代表学校看望了我校所有健在的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
《母校新闻》是以各校首字母排序,播发苏州卓越高校校友联盟各学校的月度新闻。欢迎各校友会提供新闻素材,提出宝贵意见与积极建议!
苏州卓越高校校友联盟(Brilliant College Alumnus Union of Suzhou,公众平台号:BCAU-SZ)是得到各名校校友会官方支持,汇集来自全国著名高校在苏州工作、生活的校友,举行包括休闲/交友/行业交流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校友建立一个相识、相知、交流、沟通的平台。
查看苏州卓越高校校友联盟近期校友活动安排,请关注:
腾讯微信:BCAU-SZ;综合交流QQ群:277597028。
高校联盟单身交友QQ群:118464320;高校联盟户外活动QQ群:226726465。
欢迎各校友会校友积极提供开放活动信息!谢谢校友们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