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bbs论坛
标题:
湘东第一镇----攸县皇图岭镇!
[打印本页]
作者:
低头花已谢
时间:
2016-11-21 12:33
标题:
湘东第一镇----攸县皇图岭镇!
地址:攸县北部,北接醴陵市,东邻江西省
概况:全镇总面积234平方公里,下辖25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711个村(居)民小组,1.9万户,总人口7.35万
工业:重要的农产品基地,中型企业10家,2011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2610.5万元
旅游:天井龙、尧帝宫、刘氏墓庐等
据《皇图岭古史探源》一书中介绍,攸县皇图岭一带自古就是南北交通枢纽,据说是神农氏至大禹时期的政治中心和天文中心。传说,神农氏在这里受“龙马”的启示发明了“河图”,大禹又在这里将“河图”改成了“渌书”。“河图”、“渌书”是圣皇所发明,故又称“皇图”,是古代最为重要的天文历法工具。古人为纪念“河图”、“渌书”的诞生地,便将其地命名为皇图岭。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皇图岭镇就有“湘东第一镇”之称,加之位于攸县北部,素有“攸县北大门”之誉。在镇中心,一个清道光年间开埠的皇图岭市场,虽早已不见原貌,但依然繁荣如初,年成交额上亿元,现在已是湖南省十大农贸市场之一。还有尧帝宫、皇图岭豆腐,让“皇图岭”既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又远近闻名。
如今,镇政府正在开发建设丹陵大道,皇图岭镇也正在以低调的姿态,打造全新的商贸活镇。
经济篇
繁华小镇 小市场每天迎来四万人次
进入皇图岭镇,每隔几米,在马路两旁就可以看到很多饭店、皇图岭米粉店的招牌,店外停有不少外地牌照的私家车或货车。外地朋友都说:“皇图岭的口味菜非常棒,很地道,有时就算饿着,也要挨到皇图岭饱吃一顿。”
再往前走,一栋9层楼高的商场出现在眼前,这是皇图岭镇最高的楼了。这里,既是皇图岭镇的制高点,你可以俯瞰全镇;也是湘赣两省三县的物流中心,高楼身后就是皇图岭市场,每每赶集,萍乡市、醴陵市的村民都聚集于此。
据资料显示,皇图岭市场(原皇图岭农贸市场)始建于清道光元年(即1821年),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湘赣两省四县市交汇中心,交通十分便利。经营商品近万种,其中,粮食、辣椒、生姜及牲畜等农产品享誉全国,有来自全国10多个省、20个县市近2000名客商在市场内经营。
同时,皇图岭市场也是全国千家亿元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历来位列湖南省农贸市场“五雄”。
在市场旁边的一家小饭店的二楼,记者找到了今年72岁的曾雄祥。退休前,他曾是皇图岭市场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新中国成立前,市场里那是人山人海,人数多到没法统计,天天如此。”曾雄祥摇了摇手,回忆说,那时的市场分了好几个场:牛场、猪场、米场、鱼场、小百货场、农产品场等。
改革开放后,市场更加火爆了,它就像个磁场,把萍乡市、醴陵市、湘潭市和茶陵等地的人,都吸引过来了,要么采购,要么摆摊贩卖。那时的曾雄祥便在所有的进口处进行人数统计,“推着单轮车的、挑着担的,只要进入市场内一人,我们便在地上画‘正’字。”曾雄祥说,从凌晨三点到傍晚六点,连续两天,人数都达到了4万人以上。
市场里,一位刘姓的村民,担着自家做的手工米粉吆喝。他告诉记者,直到现在,每逢赶集,都会看到几百个操外地口音的人到市场里买东西,主要是以辣椒、生姜等农产品为主。
相传,当年做买卖的人都盼着生意兴隆,还特意请了秀才陈之丕写了副对联,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行行行行行行行。
陈之丕朗朗念道:“场涨常涨场场涨,行(hang )行(xing)行行行行行。”原来古汉语“场”,“长”,“常”,“涨”是通假字,相互通用。“行”有两个读音,即“各行各业”和“行时”两个含义,也是通假字。
据了解,目前,该镇正在开发建设“丹陵大道”,建成后,将成为该镇南接106国道,北连醴茶高速,纵贯全镇南北的一条交通主动脉,也是该镇“两纵七横”大交通格局中的重要一纵,不仅可以减轻106国道交通压力,还可构筑镇区发展空间,拓展城镇辐射带动能力,“活跃”整个皇图岭。
“东方龙脑” 销往广东、西安各地的饭店、超市
豆腐是中国的“国粹”,在世界上享有“东方龙脑”的美誉。据记载,攸县制作豆腐历史悠久,相传在宋代,皇图岭便有一家规模颇大的豆腐手工作坊。明清时期,“攸县豆腐”已小有名气。民国时期,攸县城乡流传着一段顺口溜:“皇图岭的豆腐,东乡的原坛酒,新市的血鸭,网岭的麻饼糖,尝过之后永不忘。”
如今,豆腐依然是百姓餐桌上的最爱,“攸县皇图岭豆腐”更是四海扬名。据了解,皇图岭镇有百十户人家做豆腐。每逢赶集,镇上的豆腐摊子多达几十个。一般的豆腐作坊的豆腐销售给了附近村民,另一部分会销往外地。豆腐加工企业则会将豆腐真空包装后发往株洲的饭店以及广东、西安、广西等全国各地的饭店、超市。每天等在皇图岭镇豆腐作坊外的汽车、班车,也是数不胜数。
文化篇
寻始祖 十多位农民自筹资金,建尧帝宫
如今的皇图岭街巷内,到处流传着关于尧帝的种种传闻。虽在历史研究中,尧舜禹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丹陵刘氏族谱”,里面尊尧为始祖,当地人认为这是有尧帝史迹的依据。
据当地人介绍,2001年9月,当地十多位农民因从当地一些地名、传说,以及对古文献的考证,认定他们的家乡是尧帝生葬地,便自发组织在一起,自筹资金300万元,建设尧帝公园首期工程尧帝宫和天都剧院,最终耗资460多万元。这些农民中,当时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36岁。
这个尧帝宫,面积有960平方米,象征着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尧疆国土;主梁柱56根,象征着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和睦大家庭;尧帝塑像高4.3米以上,意为尧帝自丹陵诞生至今,已有4300多岁。
尧帝是我国第一位有文献流传的古帝王,《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山海经》等书籍均有记载。2000年,湖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系教授刘俊男根据众多古文献记载,并参考翔实的考古资料,发千古新思,成一家之言,写成《华夏上古史研究》,认为尧帝生葬于攸县。此论断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文物报》将其长期列为“精品书屋”,并就此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追踪报道。《民族》、《农业考古》等数家杂志也有专门评论或介绍。
2007年8月13日,来自我国考古界、先秦史研究界的13位专家就有关“攸县尧帝史迹”专题,开展了一次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对刘俊男教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的论证,认为其有充分的古文献根据,论述严谨,有理有据。最后,13位专家一致签名通过了论证报告书。
欢迎光临 湖南工业大学bbs论坛 (http://hngy.51tongnia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